跳到主要內容

引爆趨勢:舉手之勞成大事


The Tipping Point by Malcolm Gladwell (2000) 齊思賢‧譯

《引爆趨勢:舉手之勞成大事》,時報出版



要在社會掀起一波流行風潮,必須有多人被說明,有志一同地從事某件事。

引爆趨勢的三大關鍵要素

1.          散播訊息的人

 
2.          訊息本身
3.          訊息活動的大環境

l   少數原則:散播訊息的人主要是少數的一批人,他們的角色為專家、連結者及推銷員。

市場專家就是資料銀行,他們提供資訊;連結者是社會黏膠,負責散布資訊;推銷員能說服大眾。

我們靠著專家為我們建立人脈,也依賴專家為我接觸新資訊。市場專家知道什麼並不重要,真正關鍵的是他如何傳遞這些情報。他們具有轉譯的能力,把高度專業的觀念及資訊,轉譯成普通人聽得懂的語言。人類最重要的傳播方式還是口耳相傳。非口語的暗示和口語的暗示一樣重要,甚至有過之無不及。

案例:吸菸潮,菸本身不酷,酷的是吸菸的人。吸菸潮的引爆點是憂鬱的情緒與尼古丁的含量。

l   定著因素:訊息的大規模擴散,其中訊息本身必須是值得傳遞的。此外,訊息本身必須留在消費者的腦海揮之不去。除非消費者記住生產者的訊息,否則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,購買產品。溝通的關鍵是只要簡單改變表達的方式,重新調整訊息的結構,產生的衝擊就可能截然不同。

定著因素都是微不足道的細節。例如成功的疫苗推廣,不在於恐懼訴求而是提供受眾接種疫苗的位置與時間。《芝麻街》,只要抓住兒童的注意力,就能教育他們,說故事是兒童接受外來物最核心的方式。

直銷之難在於讓消費者駐足、閱讀,並且記住廣告,再採取行動、改變態度。直銷必須注重消費者的主動參與。

l   環境因素:

環境因素(處境與背景)在解釋別人行為時,常被低估,而個性往往被高估。

破窗理論:只要導正週遭環境內最微不足道的細節,就可以扭轉流行風潮。

模擬監獄:自願者扮演獄監與囚犯後,便會陷入角色當中,使整個模擬監獄充滿肅殺氣氛。

紐約的治安:塗鴉或逃票這種日常生活的失序,雖微不足道,卻正是影響治安的引爆點。

人腦的通路容量150原則。組織人員的規模大小,150人。團體內溝通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非正式的人際關係,同儕壓力甚至大過主管施壓。

影響最深遠的環境通常就是家庭。環境因素大於遺傳因素。

l   謠言三部曲:

簡化,部分事實略而不提

強化,部份事實,加油添醋,特別強調

同化,語言內容經過修改,使得散播謠言者也能認同。

l   結論

掀起一股風潮必須集中資源,全部投入少數幾個關鍵領域。根據少數原則也就是集中投入在連結者,市場專兼及推銷員。這些人是口碑的製造者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:小蓮莊

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

多少才夠?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

《多少才夠?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》 作者: Arun Abey, Andrew Ford 紀律才是成功理財的根本法則 一,你真正的興趣是什麼?二,你擅長的是什麼?三,要如何才能取得足夠的錢。 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希望運用這筆錢到什麼目標。瞭解自己要什麼以及為什麼的感覺,走那條路讓自己快樂。 追求物欲就像是打毒品,當快感退去之後,下一次就需要提高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快感。 荷蘭數學家 Daniel Bernoulli 說到,一件物品的價格,不能根據他的價格,而應該是根據他產生的效益。 大部分的金錢在維持健康、舒適的家居生活、休閒旅遊,外加做點生意。快樂與不快樂的有錢人兩者間真正的差別,在於快樂的有錢人把金錢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,落實價值觀的主力,而不會把金錢視為目的。 夠好就好者的情況正好相反,選擇“足夠好的”就會感到滿意,他們一旦找到能夠滿足目標的東西,就不會繼續尋找。 美好人生的核心就是正面思考 我們的神經細胞是設計用來對新事物做出反應,而不是了無新意的事物。對這一點認識不足人生就很危險,可能會放縱自己投入沒有愛情的性生活、酗酒、無節制的購物或嗑藥,以為靠增加活動的頻率就可以彌補逐漸失去而曾經擁有的心動感覺。 建構快樂之橋時,享受建構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而不宜過度聚焦在成果。 富裕之後的責任: “富不過三代”告誡我們很重要的一件事:不要讓富裕剝奪下一代成就的機會,也不能低估那些從苦日子中學到堅毅和其他好習慣。 長期投資若要成功,最重要的就是嚴守品質、價值、有效的分散、以及掌握時機。 品質:集中于優良具前景之標的。具有新概念的新公司及歷史悠久的公司都可能是有品質的公司。 價值:以合理價格購入並持有 分散:分散投資以增加機會與降低風險 時間:避免情緒化並且容許標的物有表現的時間。關心長期的趨勢。 務必採用定時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,不管市場發生什麼情況。 長期平均而言,股票市場的年均報酬率要比貨幣及債券市場多出 5-7% 。 凡能嚴守紀律又有遠見的投資人,將受惠與其他投資人在市場震盪中所犯的錯誤。 研究發現:投資人厭惡虧損帶來的感覺竟然還大過虧損本身的害怕。凡事宣佈獲利大幅度衰退的公司,其股價往往下跌到不合理

遙想"那些年"

剛看完今2011年台灣影壇的黑馬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女孩》,重新喚起青春的熱情。雖然在編導與製作上有一些小瑕疵,仍然不能掩蓋這部真摯的作品。影片內的故事與對白,某些層面幾乎是自己高中生活的翻版,使我產生很大的共鳴。這也是電影敘事最有魔力的地方,它讓觀眾對角色產生認同,因此也能貼近角色的喜怒哀樂。 我覺得影片最不同之處在於,導演/編劇九把刀對於故事的執著。他不把原著賣給其他的人,而是自己親手操刀,他所投入的精力是別人難以超越的,因為這是他的故事、他的青春。這樣的精神在商業化的電影圈是難能可貴的。對於故事的執著不代表創作者因該抗拒任何外部的意見與修改,因為九把刀是在暢銷小說的基礎下進行改編,他已能抓到觀眾要的是甚麼。 在九把刀的故事裡,對於長在台灣的孩子而言引發很大的共鳴。聯考壓力、友誼、兩性、甚至AV文化都讓我們心有戚戚焉。雖然有些橋段很戲劇化,但某種程度卻很寫實,例如對於未來的徬徨、兩性間的曖昧、成長的歷程。對我自己而言,從以前被人說過於幼稚到現在被人說太成熟,成熟到連朋友都向我抱怨,讓我去重新思考一些生命的議題。我必須要說,要像主角柯騰一樣保持"幼稚"在這個變形的社會下,已經非常的困難。但我相信這些赤子之心仍然保持在每個人心中,只是它要在特定的時空下才會顯現出來。